从事高温作业工种的劳动者,是否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发放高温补贴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阅读

来源:海口人社  添加时间:2024年01月22日  阅读量:12

基本案情

  李某于2006年9月入职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担任电焊工。2014年获得海口市安全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刚入职时月工资为860元,以后逐年增加,至2015年11月,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合同期为2年)约定李某的月工资为2380元。自2006年入职以来,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从未给李某发放过高温补贴。李某于2018年11月30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支付补发入职以来的高温补贴费、补发未足额发放的工资。该仲裁委员会向李某送达案件逾期告知书,李某因此提出诉讼。

裁判结果

  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诉至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向李某支付86个月的高温补贴25800元(300元/月×86个月),驳回李某关于低于同行业同工种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部分的主张。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不服一审判决结果向海口中院提起上诉,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例分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从事高温作业工种的李某,是否有权要求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发放高温补贴。

  双方自2006年9月起就存在劳动关系,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应保障李某依法享受相关福利待遇。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从未向李某支付过高温补贴,考虑到海口市全年高温天气时间较长,且李某从事的电焊工作属于高温作业工种,依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李某主张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每年应向其支付7个月的高温补贴,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应予以支持。即从2006年9月起至本案一审开庭止,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共应向纪某支付86个月的高温补贴25800元(300元/月×86个月)。

  关于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是否应按不低于同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向李某支付工资问题。我国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本案中,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向李某支付的工资并未低于海口市最低工资标准,李某主张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应按不低于同行业同工种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支付工资缺乏法律依据,其主张海南某汽车配件公司补发2006年至今低于“同行业同工种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部分,不予支持。

典型意义

  高温天气不仅可能损害室外作业人员的身体,而且也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有统计数据表明,7、8、9三个月的安全事故占到全年事故的三成还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可见,高温劳动保护和高温补助应该得到法律关怀和制度保障,需用法律来保障高温天气下公民的健康权。李某从事的电焊工作属于高温作业工种,理应按照法律法规及海南省的相关规定享受高温补贴。

版权所有:智学劳动法

联系方式:18994012488

苏ICP备17031269号-1

本页面访问量:

×
提交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