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被执行企业湖北某科技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欠下多笔债务以及大额农民工工资。湖北省当阳市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当阳法院)陆续受理以该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多个强制执行案件,其中涉劳务工资案件9件,案涉农民工141人,案涉金额高达182.83万元。因公司无力偿还贷款,银行也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兑现优先债权4294万元,当阳市法院依法将抵押财产进行处置,经两次拍卖均因无人竞买而流拍,处置程序陷入僵局。
为尽快兑现债权人胜诉权益,促成案结事了,当阳市法院坚持能动司法,主动上门与抵押权人做工作。经过多个回合不懈努力沟通,最终银行愿意接受以物抵债,以二拍流拍价格3028万元接受被执行人抵押资产,但仍不足以清偿其全部债务,农民工工资更是没有着落。
被执行人的资产已经处置完毕,通过常规的执行工作思路已无法解决,工资无法兑现不仅会影响生计,还可能形成重大不稳定因素。当阳法院秉承司法为民理念,决定主动担当作为,再次上门与银行沟通协调,尝试劝说银行帮忙化解工资难题。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银行最终同意先拿出182.8万元全额兑付工人工资。至此,这一涉141名农民工欠薪系列案件得以圆满执结,群体性信访风险也得到化解。
典型意义
本案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主动担当作为、能动司法的具体实践。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当阳法院寻求金融债权和民生纠纷平衡点,实现“三个效果”相统一,在提高财产处置效率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努力尝试在法律框架之外探寻妥善化解民生问题的路径。面对企业不能清偿债务时,当阳法院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快速启动财产处置程序,并坚持以“严”为基、以“快”为要、铁腕治“欠”,对案涉厂房、设备等有抵押的资产进行处置,充分保障抵押权优先受偿。在面临资产处置完毕后工人工资无着落的困境时,该法院没有因机械办案置民生问题而不顾,而是秉持司法为民理念,转换办案思路,积极寻找破局关键,转而做优先权人的工作,让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主动参与化解涉众涉民生案件,解决了欠薪工人的“燃眉之急”,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实现了“三个效果”的高度统一。